孟永良和张六刀在炕上喝酒,喜妹要和孟婆子在下面吃,他们却不肯,非要喜妹上桌。张六刀举着酒杯道:“妹子,我们可没敢小瞧你。你就算是个女人,也是个比男人还厉害的女人。那句话怎么说来着,什么不让男人的?”
孟永良笑道:“是巾帼不让须眉。”
“对对,对,”张六刀点了点头,“就这样。”
喜妹无法,便拉着孟大娘上了炕,她在下手陪着给倒水倒酒。
酒至酣处,孟大娘举起酒盅,瞅着喜妹笑道:“我呢,有个事儿要宣布。”
大家一听都停下筷子看着她。孟大娘叹了口气,似是很遗憾,却又笑起来,“我呀,想开了,我想收喜妹做个徒弟。把我织布的手艺教给她。”
喜妹惊讶地捂着嘴,不敢置信地看着她,又看看孟永良和张六刀,“真的吗?”
孟永良道:“自然是,娘昨天晚上没睡,想了一夜呢。”
喜妹一听,立刻下了地,要在炕前磕头。
孟大娘忙大喊地上凉让她上炕。孟永良早跳下地一把将喜妹扶起来让到炕上。喜妹要给孟婆子磕头敬茶,孟婆子忙拦住笑道:“别急,别急,明儿我们上香拜七姐神,再请几个媳妇来闹闹巧儿。”
大家都替喜妹开心恭喜她能得偿所愿。张六刀觉得开心,拉着孟永良多喝了几杯。喜妹力气大,酒量却小,喝了两盅头就晕乎乎的。孟永良一见母亲和喜妹都有点醉了,便跟张六刀停了,先送他出门,回来把家里收拾利索,又给她们烧了一锅热水,然后插了门,爬墙出去找张六刀睡觉。
夜里喜妹醒过来便兴奋地睡不着,第二日一大早便起来挑水洒扫、做饭、喂牲口。孟婆子看她那么勤快直让她慢慢来,等孟永良买了一扎油条提着孙秀财送来的一罐甜豆浆进门,一家人吃了早饭,便又请了邻居的媳妇们和孙婆子来观礼拜七姐神。
媳妇们看孟婆子平日那么节俭小气今日却打扮得喜气洋洋就像儿子娶媳妇一样,知道她拿喜妹当闺女看待,都纷纷恭喜。大家也不送虚礼,有的几斤棉花,有的两挂线皆是织布所需。
孟婆子亲自布置了香案,摆上香炉、五色果品,又让孟永良帮她挂上七姐神像,自己先净手焚香磕头,又让喜妹依样做了。孟婆子也不像别家那样要求徒弟在家白做三年才能自由赚钱,她知道喜妹秉性,既为师徒便情同母女,喜妹更不会抛下她。至少在儿子娶媳妇之前,喜妹会一直跟她作伴照顾她。孟婆子想着心里很是欢喜。
待邻居们吃了点心说了一会儿告辞之后,孟永良也互保的几家合伙商量春耕和浇麦子事宜,家里就留下孟婆子和喜妹师徒。
喜妹兴奋地不断问织布的方方面面,又想试试织布,又想问问提花的东西,像个求知欲强烈的孩子一样雀跃。孟婆子笑微微地看着她,让她别急,一点点来,“丫头这劲头跟我当年可像了。”
孟婆子如今眼睛不好,织机上有一匹很久未成的素色粗布,打算织来做被褥的里子。她把织机的各个部分名称以及作用都讲给喜妹听,卷布轴、竹筘、缯框、踏板,卷经轴……又让喜妹坐下试试手,自己家织布幅宽一臂左右,坐在前面将梭子在怀里扔来扔去。
做什么都是看花容易绣花难,喜妹力气大,可做这样精细活儿又觉得手指不听指挥。要么梭子滑掉下去,要么就打筘的时候力道太大或者不够,经纬线抽巴起来,甚至纬线会被她拉断。孟婆子鼓励她别着急,耐心点,开始不会投梭就递梭,一点点地摸索,先把最基本的弄熟,回头再学复杂的。又说坐在机前投梭踏板只是一部分而已,还要纺纱、染线、浆线、排经、穿筘、提缯等等上百个步骤要学。好在她在猪肉铺锻炼过,手腕灵活,运力自如,孟婆子说了要点,她渐渐也能摸索到规律。
一会儿功夫,喜妹已经握住梭子不再掉落,一下下递得缓慢而稳定。孟婆子欢喜道:“丫头学活快,照这样,几天功夫就能上手了。这几天你先学着织这匹粗布。差不多的时候我教你纺纱,搓线。”然后她又指点了喜妹几句,让她打筘的时候力道匀称一点,否则织出来的布会松紧不一,又指点她踩踏板的时候别着急,否则会踩错踏板,经线提起来的夹口不对,织布要出错。喜妹记牢她说的,知道这些是最基本的,难的是后面的提花,那也是别人不会的。
这两日孟永良和互保几家合伙春耕,孟婆子招呼几个媳妇来家纺花抽纱,喜妹则自己练习投梭织布。织布看着简单,却又需要十二分的耐心和小心,觉得很难,又是个熟能生巧的活儿。手忙脚乱了一阵子渐渐摸索到规律,也就上了手儿轻松起来。纺纱抽线也是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既要线抽得粗细均匀,又要不常断,还得讲求姿势别一会就累得腰酸胳膊疼。
喜妹不知道为什么,抽纱总是不对劲,不是断线就是粗细不允。媳妇们都说她力气大,慢慢摸索就会熟悉起来。孟婆子让她放轻松不用着急,让她自己在家练习,她们去一个媳妇家染点棉线,大家分了用。
喜妹看着一堆自己抽坏的棉线发呆,想起谢重阳坐在石榴树下搓棉花的样子,她便越发想他。算起来有将近七八天没去看他了,他身体不好只怕也不能走这大半里路来看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