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谷地区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大量涌入的移民,为持续扩张的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劳动力,尤其以劳动力密集的毛纺厂,染整厂等企业需求最为旺盛。
农牧业生产和基建行业消化了大量就业人口,带来了城市乡村的繁荣景象。
从人口构成来看
随着昆士兰州华人移民大量涌入,截止1880年11月底,布里斯班人口从4年前的十余万暴增至33.7万人,红河谷市从零发展成为人口48.51万的澳洲最大城市,成为一对闪耀的双子城。
从澳洲前10大城市经济和人口规模来看;
红河谷市以48.51万人后来居上位于第一,人口结构九成以上是华人,经济规模和发展后劲同样居于第一,是整个澳洲大陆最耀眼的明星城市。
预计1880年结束,红河谷市人口将超过50万大关,成为整个澳洲第一个突破50万人口的大城市。
墨尔本市以43.1万人口位居第二,华人占比约三成,人口比前几年略有增加,但是进步不大。
布里斯班反超悉尼位于第三,人口33.7万人,华人占比超过七成,布里斯班在与红河谷市联动发展中获益匪浅,城市规模比此前扩大了两倍还多,转口贸易发展得十分兴旺。
悉尼(不包括北仑镇)是传统上白人占据多数的老牌殖民城市,由于保守而强硬的政策因素,发展大大落后,仅以28.55万人口位列第四,先后被红河谷和布里斯班超越。
位居第5个是新兴工业城市朱雀市,这是一座100%的华人城市,工业明星城市。
作为环绕红河谷市最耀眼的卫星城市,近郊城市之首,朱雀市是毛纺厂和诸多的轻工业区所在地,人口规模已经达到17万之众,仅毛纺一厂,二厂和三厂就拥有2.6万名职工,商业繁荣,工业兴盛,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轻工业强镇,
位居第6的是青龙市,其位于群山环绕的红山山脉内,着名的红山水库就位于白虎市郊,发展以教育,科技研发,食品深加工业为主的城市,人口14.8万,华人占据9成以上,是一个风景秀美,空气清新的宜居城市。
青龙市境内拥有师生达1.3万人的红河谷大学,拥有从附属一中到附属十六中,圣玛丽中学,青龙中学,粤东中学,两广中学等二十余座中学,在校师生达5万余人,这其中大部分都是“雄鹰计划”资助的大陆流浪儿童。
依托红河谷大学的外聘学者教授,青龙市发展了一系列服务于轻工业和重工业的科研实验室,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科研力量。
以上6座城市是整个澳洲人口超过10万的大城市,紧随其后的是名不见经传的松江镇,人口已经达到7.5万人,位居第七,依然在迅猛增长中,发展后劲十足。
排行第八的是传统重工业所在地白虎市,人口6.23万,煤矿,铁矿,炼焦煤产业和钢铁厂等重工业区的所在地,通过铁路与红河谷市以及港口区相连接,是一座污染严重的重工业城市。
排行第九的是位于悉尼北岸康士比高原上的北仑镇,因为沿海铁路的修通和港口的兴建,还有毛纺四厂落户于此,这里已经发展成为人口达到4.23万的新兴港口城镇。
北仑镇与悉尼近在咫尺,依托悉尼良好的教育、运输及贸易环境,发展后劲十分足,未来前景光明。
随着新南威尔士州州长提前竞选议案通过,此时的悉尼政坛风云变幻,各路政治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显得十分热闹。
原本铁板一块的悉尼市格局悄然融化,两位华人先后就任警察分局长,并且有多位知名华人入职新南威尔士州自治公署担任重要职务,预示着政策松动的迹象。
这是李福寿发挥重要影响力,在新南威尔士州政坛风云中竭力为华人争取到的权益,是一个非常让人欣喜的开始。
既然迈出了第1步,那么100步还远吗?
人口规模位居第十的是玄武市,人口3.3万人,这是一座要塞式城镇,红河谷前往布里斯班必经此处,扼守着山脉入口之处,旁边就是波澜壮阔的布里斯班河,是一处非常紧要的交通要道。
一些澳洲大陆传统的重要城市,例如阿德莱德,达尔文,凯恩斯人口最多的不足2万,少的只有六七千。
这些城市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已经落后,被红河谷南方一连串的珍珠链农牧城镇超越,在城市排行榜中只能排到十六七位甚至更低,淹没在一大片新兴城镇名单中。
至于西澳洲的首府帕斯,人口不足3千人,已经排到了35名开外,没什么存在感。
整个澳洲城市格局,形成以红河谷为首的群狼围殴墨尔本和悉尼两座传统老牌城市局面,来自大陆的移民洪流,狠狠的冲击传统的白人主导社会结构,慢慢的量变形成质变。
在昆士兰伯爵大人强烈呼吁和推动下,各州纷纷废除了针对移民的限制性政策,以相对而言公平的态度,对待大量涌入的新移民。
政策层面的宽松,带来的好处极为明显。
改变发生在社会各个阶层中,从悉尼到墨尔本,从布里斯班到凯恩斯,华人昂首挺胸的走在大街上,没有白人敢于轻视和挑衅,否则将因此付出代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