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国战争爆发之后,西蒙诺夫写的着名诗歌《等着我吧》在《真理报》上发表,就是专门献给瓦莲京娜的。但这首诗歌的影响力却远远超出了西蒙诺夫的想象,甚至连后期红极一时的《喀秋莎》都无法与之相比。前线的战士和后方的妇女,都把这首诗抄录下来,放在贴身的口袋里作为护身符。
尽管诗歌取得了巨大的社会反响,但西蒙诺夫的心里却始终不踏实,他自己即将奔赴前线,他担心长时间的分别,会让两人的感情变得冷淡。”
“西蒙诺夫的猜测没有错。”索科夫听到这里,忍不住插嘴说:“瓦莲京娜的确是移情别恋了。”
“是啊,瓦莲京娜在1942年去莫斯科的军医院为伤员进行慰问演出时,认识了战功卓着的罗科索夫斯基元帅。有美男子之称的英俊统帅与绝代佳人双双堕入情网。瓦莲京娜心里又掀起久已平息的感情狂浪,叱咤风云的元帅同样是多情种子,两人爱得昏天黑地。
但在残酷的战争年代,像他们那样身份的人的爱情只能昙花一现。罗科索夫斯基元帅虽然和自己妻女失去了联系,但他毕竟是有妇之夫,根本不可能娶瓦莲京娜。可瓦莲京娜深陷情网不能自拔,全然不管周围对自己不利的舆论。这段短暂而炽热的爱情,不仅加深她与西蒙诺夫之间已有的裂痕,而且给予她本人致命的打击。”
索科夫用手指轻轻地叩击着桌面,小心翼翼地问:“罗科索夫斯基元帅和谢罗娃的这段恋情,被西蒙诺夫知晓后,他有什么反应?”
“两人的恋情,西蒙诺夫自然是一清二楚。”阿杰莉娜说:“但尽管如此,西蒙诺夫依旧没有放弃,并在1943年向瓦莲京娜求婚。而瓦莲京娜在经过一番权衡之后,最终还是选择了西蒙诺夫。”
“可惜,可惜啊。”索科夫的心里觉得罗科索夫斯基和谢罗娃是郎才女貌,天生的一对,却不能在一起,真的是一种遗憾:“要是罗科索夫斯基元帅没有结婚,没准就能娶谢罗娃了。”
“米沙,你以为罗科索夫斯基元帅放弃了这段感情,那就大错特错了。”
索科夫听后不禁一愣,随即反问道:“怎么,他们之间还有联系吗?”
阿杰莉娜点点头,又接着往下说:“我听说罗科索夫斯基元帅对瓦莲京娜是一往情深,自从战争结束,回到莫斯科之后,经常到西蒙诺夫寓所前小立片刻,望一眼瓦莲京娜卧室的窗帷。
我在情报局里看过一份资料,说每天早晨五点,一辆黑色轿车准时地开到西蒙诺夫寓所外,车里会下来一个人,站在门前站几分钟,从军服上的元帅肩章,就能判断出对方的身份。”
索科夫听到这里,不禁联想到了自己如今的情况,和当初的罗科索夫斯基是何其相似。假如将来阿杰莉娜嫁人了,自己会不会也每天跑到她家外面,去站上几分钟呢?
“米沙,米沙。”阿杰莉娜正说着话,忽然看到索科夫这副若有所思的表情,便用手推了推他的肩膀,好奇地问:“你在想什么?”
索科夫身体猛地一震,随即从沉思中惊醒过来,有些慌乱地说:“没有,我没有想什么?”
阿杰莉娜满腹疑惑地将他上下打量了一番,不悦地问:“你有没有听我在说什么?”
“在听,在听,当然在听。”索科夫使劲点点头,用肯定的语气说:“我一直在听你说话。对了,谢罗娃都演过什么电影?”
“瓦莲京娜·波洛维科娃1939年在电影《有个性的姑娘》里扮演女主角,从而成为了家喻户晓的电影明星。”阿杰莉娜说道:“1940年,她参演了话剧《济科夫一家》,在剧中扮演女主角巴芙拉。就是在演出这部话剧时,在台下看戏的西蒙诺夫对她一见钟情,并展开了锲而不舍的追求。”
“她最近在拍什么电影,或者说排练什么话剧?”索科夫问道。
阿杰莉娜想了想,随即说道:“我离开莫斯科之前,听说她正在拍一部名为《陶土》的电影,在里面担任女主角。”
索科夫虽然没有看过《陶土》这部电影,但却听说过,因为这部影片演女主角的演员后来获得了“斯大林奖”和“功勋演员”称号。他没想到这位女演员,居然就是谢罗娃。
“米沙,”阿杰莉娜说道:“等你返回莫斯科的时候,我估计谢罗娃的电影已经拍完,到时就可以由她来参加《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拍摄,由她出演丽达一角。”
“嗯,我觉得可以。”关于《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影视作品,索科夫曾经看过两个版本的电影,一个版本的连续剧,其中连续剧里的丽达的扮演者、来自莫斯科电影学院的奥斯塔普是最漂亮的。假如即将拍摄的电影由谢罗娃来扮演的话,她将是最漂亮的“丽达”。
索科夫看了一眼放在桌上的书稿,对阿杰莉娜说:“我打算先把这本书写完,然后再写新的小说。如果谢罗娃的演技没有令大家失望的话,没准可以我的新书改编为电影时,可以再次请她出演女主角。”
谁知阿杰莉娜听后,却目不转睛地盯着索科夫,似笑非笑地问:“米沙,看样子,你是打算单独为瓦莲京娜写一本书,是不是对她有什么想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