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从璟再次行礼,“这一礼,为英雄!”
两千余人,再次并脚、行礼,动作、声响,皆如出一辙。
“军帅!我愿从你征战,哪怕只为一小卒,但求不离军营,但求仍能上阵杀敌!”小方阵中,有人嘶声大吼。
李从璟向那人看去。
说这话的人他认得,他叫何仲福,是戴思远初次发兵怀州时,为救孟平,战死在河上的何小福的二兄。此番何仲福因平州一役,身受重伤,右手断了小指、伤了食指,虽痊愈,射术一科上却是无法通过都试了,因此在被淘汰之列。
听说他还有个兄长,名为何大福。三兄弟名字中都有一个福字,只是可惜命运多舛,何大福年少早夭,何小福命丧火海,现在剩下何仲福,也落得一个残疾,连兵都做不成了。
何仲福带着哭腔和不甘,吼道:“军帅,我何仲福生为君子都的人,死为君子都的鬼!我宁愿战死沙场,也不愿离开军营,苟延残喘。请军帅怜悯,许我再征战,让我有战死沙场的机会!……军帅,我不甘呐!”
孟平也认出了何仲福,他嘴角微动,眼眶发红。
李从璟走下点将台,来到何仲福身前,将下拜的他扶起,道:“仲福,你之心意,本帅何尝不知。然而,国有国法,军有军规,你身为君子都,既是本帅亲军,当知我军法。本帅固不愿如此,但为幽州大计,为护边击贼,却由不得本帅不如此!”
何仲福流泪道:“我兄弟三人,大哥早夭,阿爷早亡,是阿娘抚养我与小福多年,及淇门从军帅,家有饭食,母有冬衣,日子方才好过,阿娘却因宿病而去……卑职与小福一路追随军帅征战,小福福薄,不能久侍军帅,早早亡于孟州……如今,如今我被裁汰出营,他日有何面目去见小福……”
李从璟一时不知该作何言。
孟平跟在李从璟身侧,何仲福说起何小福,他被勾起回忆,难过道:“当日本该是我死,何小福是为救本将,这才葬身火海,尸骨无存。仲福,本将愧疚不已……”
何仲福抹了一把泪,再度下拜,“卑职有罪,当受其罚!军帅,孟将军,卑职非为强留军中,拖大伙儿后退,实在是,实在是不愿离开军营……军帅勿忧,卑职既然不能通过都试,自当离营!”他胡乱擦干泪,挺起胸膛,决然道:“君子都没有孬种,老何家也没有孬种!”
孟平:“……”
李从璟默然片刻,忽然对何仲福道:“何仲福,你可愿继续为本帅、为大军、为大唐立功?”
何仲福惊讶不已,眼中喜色爆闪,但随即又暗淡下来,咬牙道:“卑职固愿再从军帅征战,为军帅立功,只是……军法之下,卑职绝不做孬种、拖后腿!”
李从璟摇摇头,露出一丝笑意,“要立功勋,非只有沙场。”
见何仲福不解,李从璟继续道:“今本帅欲护边击贼,大军要保家卫国,征战边地,不可无粮、不可无械,你可愿为本帅屯田,种粮以养我等?”
“啊?”何仲福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李从璟肃然道:“粮者,军之命脉,无粮,便纵有十万大军,朝夕便溃,如何胜敌?今本帅欲在幽州屯田,正缺精壮之士,你若愿往,不仅可保留军籍,待遇如初,亦是大功一件,丝毫不让于战场杀敌!”
听闻可保留军籍,何仲福喜出望外,又听闻李从璟如此看重屯田,不觉意动,当即点头下拜,“回禀军帅,卑职愿往屯田!”
“善!”
李从璟回到点将台,注视君子都小方阵,道:“今日未通过都试者,有愿往屯田的,皆可保留军籍,待遇如初,为我大军再立功勋。尔等可愿?”
被裁汰出营,众将士本已心灰意冷,奈何技不如人,却也无可奈何。如今听闻饭碗并未被夺,虽不能上阵立功,但至少生计不愁,哪还有不乐意的道理?且屯田至少不用面对生死,也并非没有可取之处。
在幽州辖下九州屯田,这是李从璟正在施行的民政。要屯田,有三样东西必备,田、人和物,物则包括粮种、农具、耕牛等。田地方面,李从璟令卫行明等人重新算民,恢复因战乱被损坏、遗弃之田,重整良田,开垦荒地,目前不是太大问题,历来屯田,重要的是后两者。其中,屯田之民,可用百姓,也可用军士,百姓又以贫困之民、流民为重,但百姓种田,总不如军士种田来的有力。
现今李从璟裁汰边军,若是夺了将士饭碗,自然容易引起广大不满,但若是让这些被裁汰的将士去屯田,给其一条活路,则这种不满就会大为降低,此事阻力就要小上不小,这是一利;李从璟屯田得粮,是为了扩军、征战,有了军士去屯田,不仅人手有了,且这些人身体素质高,产量无疑会大上一些,这是第二利;其他边军平日就可以专心操练,有益于迅速提高战力,这又是一利。如此一石多鸟之举,岂有不为之的道理。
因此,李从璟不惮他的精兵强军之策,会有太大阻力,他也敢大刀阔斧进行这个举措。
当下,君子都众将士听了李从璟的话,都觉得受到了莫大照顾、恩赐,皆尽感激不尽,纷纷表示愿意去屯田,“谢军帅大恩,我等愿去屯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