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的媒体在报道的时候,喜欢把海岸线公司定义为IT界新兴硬件巨头,虽然海岸线的体量和规模目前还称不上“巨头”,与世界上那些知名的科技巨头更是不值一提,但是“巨头”这个词用在海岸线公司上却没有人否定。
无他,因为海岸线公司的巨头潜质太过于惊人了,甚至具备了寡头的特质,若是把它广义的看成互联网科技公司,而已利润为参考,那么是名副其实的巨头了,仅次于BAT。
不仅仅是外界普遍把海岸线公司看成是IT界的硬件巨头,其实叶华也自称海岸线是做硬件的公司,然而实际上到目前为止却尽干些“不务正业”的事儿。
就以目前来看,海岸线绝对不是什么硬件公司,而是名副其实的一家电子设计软件巨头,是在玩软件工业,尽管海岸线公司目前在为全球的电影工业提供全息放映机,但实际上自身几乎没有生产和研发任何一套硬件设备。
说得通俗点就是组装货,海岸线公司这样的开局运营模式和国内的一家公司非常之像,那就是“雷布斯”的小咪科技。
但海岸线与其有着最大的不同就是,海岸线公司掌握了独门秘诀,也就是掌握了真正的独一无二的核心科技——软件工业。
所以如果以现在的海岸线公司来定义的话,它应该是一家电子设计软件巨头。
实际上很少有人知道,虽然以芯片为首的硬件是极其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电子设计软件,如果电子设计软件被停用的话,那么就算再多的芯片、再先进的芯片都不过是硅土而已,这就是电子软件的厉害之处。
当日,电子科技产品,软硬件自然缺一不可,但毫无疑问软件更吃香,参考微软科技与IBM、英特尔的市值,前者目前达到了8700亿美元市值,而后两者不过1500亿美元。
海岸线公司就是依靠一堆组装货,配合相应的辅助软件就卖出了天价的全息电影放映设备,而成本不过几万块,还是交给代工厂去完成生产。
所以,海岸线公司严格的来说是一家卖软件的企业,别人拿走一套全息硬件设备试图去破解,可即便知道原理也并没有什么卵用,没有核心的软件做驱动不过是一堆废铁和硅土而已,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就好比如今几乎人人都知道原子弹、氢弹的爆炸原理,但就是造不出来。
值得一提的是,海岸线公司自从火了之后,公司的数据中心和网络无时无刻都在遭到攻击,虽然并没有什么用。
其实就算攻破了也窃取不到核心的数据资料,真正核心的东西都被叶华牢牢地抓在手里。
毫无疑问,这一次叶华组织海岸线公司的团队正在秘密开发的全息操作系统与AI工程,依旧是属于软件模块。
……
说道收购克里普顿未来媒体,叶华完成并购案刚刚飞回国内不久,此次并购实情也正式对外公布。
消息一出来,业界有点看不懂海岸线这波并购案,感到很是费解,怎么就去耗资5亿多美元并购克里普顿未来媒体这样的公司?
不过,业内的一些分析师想到海岸线的招牌产品全息科技,很快就联想到了这一点。
只是问题又来了,克里普顿未来媒体的盈利能力就那样,其中的拳头产品毫无疑问就是初音未来这个超人气虚拟偶像了,即便是在全球广受欢迎,但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事实就是,其所能够带来的收益和这笔并购完全不在一个等级。
克里普顿未来媒体二十多年了,市值还没有突破10亿美元不是没有道理的,他们的盈利模式也不多,主要是虚拟演唱会和出手虚拟门票,以及相关周边产品来盈利的。
值得一提的是,成也如此,败也如此,开放性的社区使得克里普顿放弃了这一块的盈利,包括音声制作,将初音未来的形象免费向用户开放,实际上大多数的内容都来自于用户本身,这是获得社区的代价。
但让克里普顿有点尴尬的是,社区的流量也并不能为他带来任何变现,因为流量都转入到了诸如国内的“bilibili网站”、曰本的“niconico动画网站”、以及全球最大的视频网站YouTube等视频网站去了。
知名度是打出去了,但用户们将作品分享到了各大视频网站,这个社区也妥妥的到处“送温暖”。
这一点伊藤博之也知道,如果打造闭环的社区,自己建站使得用户不能分享到那些大网站,那就不可能形成今天的知名度,而形成了今天的知名度,克里普顿本身却又不是最大的赢家。
除了销售「初音未来」系列软件《VOCALOID》之外,其他盈利项目有周边、游戏、单曲/专辑、虚拟演唱会这些勉强过过小日子的样子,看起来业务很多,但盈利能力堪忧。
不过这位双马尾小萌妹“业务拓展”倒是挺丰富的,各种接广告代言,比如就代言过谷歌浏览器,奢侈品代言之类的。
但初音未来的盈利能力对比那些同样是全球知名的大娱乐IP,简直不入流啊。
像全球前十大吸金娱乐IP,即便是人尽皆知的“漫威”和“龙珠”这样的现象级IP,在吸金能力上也被另外的怪物级IP压着,只能排倒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