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时代,任何人封爵,不分大小,都是一件值得周围人大肆宣扬庆贺的事。
王熙凤知道这件事瞒不住人,所以也未曾想过隐瞒,在回荣国府之后,便当着贾母等众人的面,将这件事喜事讲来。
贾母等人自是大诧,之后便是大喜。
虽然黛玉获封的,只是最低一等的女爵,且不可世袭,也就是不会对家族和旁人带来别的好处。但是因为其稀有性和特殊性,却比男人家获得爵位,更加令人津津乐道。
毕竟,男人家的爵位是主流,五花八门、种类繁多,但是女子的,就那么几种。而且几乎被天家贵女包圆了。
能够流落到民间的,实在少之又少。
林家能够获得一个,可以说是祖坟冒青烟了。
不对,林家祖坟上早就冒青烟了。从林家祖上获封列侯,从黛玉她爹林如海中探花郎,就冒过两次青烟了。这是第三次!
可惜,林家怎么就绝后了呢,白白浪费了这份荣耀和圣眷。
薛姨妈笑向贾母等人说道:“我活了半辈子,可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事。以前在金陵城的时候,就听说那甄家老太太,是个顶尊贵的人物,她好像就有一个爵封,听说还是县主来着。
所以,她家那样尊贵,气派也不是别家可比的。”
便是贾家的女流辈儿们,大多数对女子爵位这等事,也是比较陌生的。因为在她们的印象中,女子想要获得非凡的地位,只有诰命这一个选项,长辈们,也不会主动说女爵这件事,因为太遥远。
此时听薛姨妈说,贾府老亲甄家老太太身上竟然有爵位,而且还是县主!听起来就比黛玉的这个乡君高的太多了,于是纷纷追问。
贾母此时则显得乐呵呵的,对薛姨妈笑道:“别说你少见了,便是我活了这七十多年,也只见过几例,每一个,要么就是家世显赫至极,要么就是本身有大福报的人。
至于甄家老太太,她年轻的时候可是国朝的名人,乃是太祖亲封的‘秀安县主’,当时在京城的名头,可是比一般的公主郡主们,还要响亮。
只是后来嫁人了,就鲜有人提及她的尊号了。
不过她那尊贵的身份,是她爹用性命换来的,旁人,也是羡慕不来。”
贾母以随意的口吻,将这等经年的往事道来一些。言语中竟是对那甄家老太太毫无羡慕之意。
倒也是,贾母未出嫁之前,便是开国侯爷之女,嫁人之后,更是成为顶级尊贵的国公夫人。
真要论起来,她国公夫人的身份,可未必比对方县主的身份低。
再说,那甄家老太太未出阁的时候,是比她风光,但是嫁的男人,却不如她。
女人嘛,最终还不是比男人,比儿子、孙子,别的,都没那么重要。
如今,她自己是一品国公太夫人,她的大孙女,是堂堂贵妃,她的大孙子,是堂堂侯爷了。
这是何等风光和荣耀?
反观甄家老太太,自太祖死后,甄家的风光,就一年不似一年了。如今甄家的光景,也全靠她一个人撑着。
等几时她也进土了,甄家就彻底不能和贾家相比了。
说到高兴处,贾母竟破天荒的,将女子爵位的门道,给堂内众人道来一些。
以前她不说,是因为没必要说。如今她的外孙女既然也获得了一个,她当然要让大家,更明白女爵的来之不易。
像贾母这样尊贵的人,当众受道,不论是丫鬟仆妇,还是主子奶奶姑娘们,甚至是薛家母女两个,都很是认真的听讲。毕竟这种机会,也很难得。
一番笑语感慨,也说不清几人欢喜,几人羡慕,直到王熙凤又将贾琏要下江南办皇差的事说来,众人才将焦点转移一些。
虽然感慨贾琏才回家不久,就又要出远门,好在这对贾琏来说已经算是常态,一家人,也没有太多的意外。
倒是贾母惊疑道:“玉儿她爹死了,我还说,让玉儿一个人扶柩还乡我不放心,想着安排哪些人跟着好。如今琏儿既然也要下江南,岂不是可以让玉儿跟着他一道南下?”
王熙凤笑道:“老太太说的可不是。凡是林丫头的事,我们琏二爷可是方方面面全部想的周到妥帖的,哪里还用老祖宗操心。”
贾母听了默然,她当然听的出来王熙凤的戏谑之意,也能猜想到,或许这差事正是贾琏自己去求来的也不一定。
倒是旁人,比如宝钗等人,对于王熙凤说话的口气,有些意外。
黛玉虽然是贾琏的表妹,到底是未出阁的姑娘,王熙凤这样说,有些欠妥。
不等她们想明白,贾宝玉忽然大声说道:“老祖宗既然担心林妹妹,不如让我跟着林妹妹,一起为林姑父扶棺返乡吧。”
贾宝玉不在乎黛玉获封什么爵位,他只听说黛玉要为林如海扶棺返乡,就十分不舍,此时瞅见机会,便出言祈求。
他的话,让其他人都笑了。
贾母和王夫人更是立马板起脸来劝说。就算黛玉没许给贾琏之前,贾母和王夫人,都不可能让贾宝玉跟着黛玉南下受苦,更别说现在了。
王夫人是巴不得,黛玉能够离贾宝玉远一点。而贾母也是在想,该如何让她刻意培养出来的,两个孩子之间的感情,变得平淡一些。
贾母可不想因为贾宝玉纠缠黛玉,而让贾琏对他生出恶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