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孟羲自以为做了一件很有用的事,摸清了敌城墙之详细构造,就可以让攻城作战更为精巧和高效率。
敌城墙后有楼梯口十处,这就是十个应该避开的攻城点。
如果兵力足够,攻城梯自当把一个挨一个把敌城挂满,饱和攻击。
问题是现在兵力不足以发起饱和攻击,选择最高价值的攻城点就变得尤为必要。
刘备关羽和李孟羲围在一起,在地上拿木棍,划线作城墙,以短线为城后楼梯口,以小点作为之前在城下留下的环首短刀标记。
“城墙哪哪都能攻,唯独要避开这十处,”李孟羲手中短棍指着图解道,“城墙左右角,有箭塔有楼梯,硬攻难下,弃之不攻。
中间,城门楼两侧,不攻。
这就去了四个楼梯口。
剩下的六个楼梯口,左右城墙各三。
来日攻城之时,且记安排好,让攻城队错开各处。”
“方才我等已于城前三十步外留下标记,攻城之时,只要令攻城队小心避开标记,再往前冲三十步……”
说到这里,李孟羲忽然停住不说了,他看着地上画的简图,眉头不由皱起。
刘备关羽正听李孟羲说着,李孟羲忽然忽然停下,刘备不由问,“羲儿,怎么了?”
李孟羲不抬头,盯着简图上一个个小点看的入神,片刻后,李孟羲点了点头,若有所思的道,“玄德公,关将军,三十步,远还是不远?”
李孟羲问的奇怪,刘备关羽相视一眼,皆是迟疑,不知该如何回答。
刘备沉吟了一下,道,“三十步,说近不近,说远不远。为何有此一问?”刘备不解。
“这儿,”李孟羲手中的短木棍点向简图上的一个小点,这个小点代表的是片刻前在敌城外留下的用于做标记的短环首刀,“标记留于城前三十步,攻城梯队越过标记之后,要再冲跑三十步远。
这三十步远,能不能跑的不偏不倚,刚好错开楼梯口处,而不会七斜八拐反而撞上?
地又不平,坑坑洼洼,城下还有护城深壕,跑三十步,肯定跑偏。”
李孟羲弃木棍于地,他看了看若有所思的刘备,又看向同样若有所思的关羽,道,“此疏忽也,标识法不对,应留标识于城墙根处,不应远在三十步外。
我等为何要冒险探查?因要使攻城精微细致。
可攻城队跑三十步之远,万一再一歪偏,则岂不精微细致荡然无存?岂不我等所做全成无用功?”
李孟羲把问题剖析而出,刘备关羽二人深以为然。
行差就错一步,就让之前准备全然白费。
李孟羲适时说道,“不妨再去一次,重留标记。”
刘备关羽同时抬头,“不可!(不必!)”
刘备关羽倒不怕箭雨,他们为李孟羲担心,方才去一趟,李孟羲就受伤多处,万一再有个什么好歹,得不偿失。
李孟羲偏要再去,刘备关羽二人劝了两个来回,便不再劝了。
根本没有劝的理由。
说摸不清攻城点也无妨,大不了直接攻?攻城战伤亡必重,稍微一个什么能降低一些伤亡的策略,就能少死几十上百更多的人。百条人命,值得冒险一探。
说不让李孟羲亲去,找别人替代,也不行。已经试过了,军中最矮最轻的猴儿穿上步人甲再绑竹竿上,咔嚓一声就把竹竿压断了。只有李孟羲足够轻,只有李孟羲穿上小号步人甲不会压断竹子。
不得已,刘备关羽只能同意再冒险逼近敌城一趟。
于三十步外留标记,不够精准。
因为城墙也不是多么笔直,有点斜,地面尤其不平,三十步不近,攻城队扛着梯子一脚深一脚浅的往前冲,跑完三十步,必定偏移了原本路线,说不定一头就正好撞上楼梯口所在的位置了。
每架攻城梯,都是一整队攻城之士生死的关键,一架不巧靠在楼梯口的攻城梯,会害死整队的人。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精准的标识敌城楼梯口所在。
李孟羲几乎没有怎么思考,他一下就想到了标识法。
几天前,李孟羲刚才想到过用赤羽箭标注射界的方法,没想到,这个方法想出没两天,现在就能派上用场了。
赤羽箭能醒目的标记出弓弩射界,自然也能很醒目的标记出敌城楼梯口所在的位置。
“可用赤羽箭远射以为标记,”李孟羲道,说完,他顿了一下,“可惜,军中无有赤羽箭。”他直挠头。
赤羽箭是什么,关羽很清楚,倒是刘备没参与当日讨论,还不知道何为赤羽箭。
于是,关羽就给刘备略讲了一番。
大致,赤羽箭两个用法,一用做无锋鸣镝,联络之时,赤色无锋鸣镝朝百人队射去,百人队纵是没听到鸣镝声音,拿眼去看,一眼就看到地上的红色羽箭,便知军令来了。
若鸣镝不是红羽,跟普通箭支一般无二,则军士茫然一视,无法区分鸣镝何在。
赤羽箭于此,有显明标识之作用。
至于第二处用法,赤羽箭标识射界法。
弓弩队何时发箭,难在掌握敌距,战时,可先发赤羽箭射阵,赤羽箭远飞落地,观之,赤红一线,醒目非常。待敌踏足赤线之时,弓弩队立刻发矢,则不远不近,时机恰好精准。
刘备听完关羽所说,眼亮了。
真是好方法。
既然有赤羽箭这么好的方法,刘备便道,“既无赤羽,令人立作何妨?无赤,杀鸡宰羊也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