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城椎承受的攻击主要有四种,一是箭支,二是火,三是落石,四是金汁和滚油。
以攻城椎的体量,构成攻城椎的木板又厚又密,防御箭支足够。
至于火,唐宋以后有猛火油,一桶猛火油从城头倒下来,浇了攻城椎满车,然后再丢一把火把,轰的一下,攻城椎直接就被烧着了,猛火油极其可怕。
如今汉末,守城方不太可能弄到猛火油,汉末能找到的最接近猛火油的引火材料,是桐油。
桐油也是一把火哄的一声就着,但桐油火势虽猛,远不比猛火油迅猛,因而,攻城椎遭遇桐油时,事先做好防护则就能有效避火。
事先准备可以是在攻城椎顶部增加蒙层,比如铁皮。铁皮军中现在没有,也就没办法用金属蒙皮。
除了蒙皮之外,还可以往攻城椎上泼水,糊湿泥,也可以防火。
尤其是湿泥,效果极好。
而后,攻城椎需要防护落石,防护落石需要攻城椎有足够的强度,以李孟羲看来,四辆攻城椎又大又皮实,坚固不成问题。
至于最后一点,攻城椎要防护金汁热油的灌顶攻击,这就需要攻城椎顶部足够密实,水浸不透。
李孟羲跳下攻城椎,走到下边,走到棚顶下,抬头往上看,他看到棚顶里边严严实实的蒙了一层牛皮,一眼就看出是牛皮,因为牛毛都没刮呢。
难怪从外边看,里边黑咕隆咚的,光线全被挡住了。
按测试流程,此时应该拿一桶水从上边倒下来,看会不会有水漏下来。
但李孟羲一看牛皮蒙的密不透风的模样,就觉得大可不必试了。
外边反正还得糊泥巴,泥巴这玩意儿致密性非常好,也能隔绝金汁滚油什么的。
检查完毕,攻城椎没得问题。
李孟羲从攻城椎里走出来,告知众人说,“活点湿泥巴,明日攻城,上边糊上一层,防火兼能防金汁灌顶。”
一旁众人记下了。
李孟羲看向鲁犁,问,“木伞呢?”
“这儿。”鲁犁招呼一旁木匠抬过来一架伞状的巨型器械。
器械就跟小商贩们用的大遮阳伞差不多,形状差不多,大小差不多,高低也差不多。
用布料做一个大伞状的东西倒简单,可用木头来做,怎么做出来的,李孟羲看着木伞,分外好奇。
木伞平放地上,李孟羲得以凑近细看究竟,他看明白了,木匠们是用麻烦的茆榫结构把木板给拼凑成伞面的。
数了一下,伞成八面,是由八块木板拼成的,每块木板大小差不多大。
李孟羲很惊讶,木匠营的工匠们技术力原来这么强的吗。
木伞是用来给战场救护队用的,其作用主要是给救护队提供必要的防护,也就是,要防箭。
李孟羲摸着木伞边缘,木伞伞面厚两指,看起来很厚实。
“鲁犁,这是什么木头?”李孟羲问身后站着的鲁犁。
“是榆木。”鲁犁答到。
榆木,俗称榆木疙瘩,榆树这种树纹理密实,在常见树种中属于比较坚硬的木头,毫无疑问,同等厚度的榆木比柳木防御力强的多。
李孟羲觉得还是得试一下,救护队身无片甲,手里又没有盾遮掩,木伞如果防御力不够,救护队的战场生存就成问题。
军中力道最强的大黄弩取来,离五步,对木伞直射。
弩机扣动,弩弦碰的一声响,弩箭嗖的一声飞出,笃!的一声响,弩箭钉在了木伞上。
前去查看,看到铁弩箭竟然射穿了木板,半个箭头都透了出来。
防御失败了吗?
不,防御成功。
跟铠甲一样,敌军攻击不管是刀砍枪刺,还是弓弩攒射,破开铠甲,不一定能对我造成有效杀伤,攻击穿过铠甲,穿深一厘米以上才能造成有效杀伤。
攻击穿甲一厘米,才能穿过铠甲缝隙,穿过衣物,穿过人体外层皮肤和肌肉,才能对要害造成伤害。
不然,一刀下来,铠甲是砍破了,刀也的确是砍到身体了,可只在皮肤上划了一个小口,这算什么有效伤害。
这般小伤,不会对甲士战斗力产生什么影响。
铠甲如此,防御器械也是如此。
不是说器械被射透了,防御就失败了。
器械被射透,箭卡到器械上不行,还得穿过来,穿过来不行,箭还得保有一定速度,这才能给藏于器械下的人造成杀伤,不然,箭穿过器械之后,力道减的连层布衣都穿不透,还有个鬼的杀伤力。
纵述之,力道最强的大黄弩在五步近的距离抵近直射,未射穿木伞棚顶,此防御力已足够抵御大多数攻城时面临的箭雨攻击。
器械妥当,明日便可攻城。
木伞若说不足,也还有不足,木伞太沉了,一人扶不住,两人扶也不甚稳当,平地上还好,就怕战场上使用的时候,万一一个歪斜,伞倒了,救护人员全暴露在了箭雨之下。
为此,李孟羲觉得得加个稳固结构,给伞多加两三个腿,让伞就算歪,也只是支在地上,而不会倒。
攻城器械已经打造完了,木匠们没活儿干了,正好来改进一下木伞。
转眼,天色将晚。
因明日就要攻城,连日来频频操练,士卒劳累,所以,今夜就让士卒们早早休息。
夜里,李孟羲跟着过去关羽巡营的时候,因为天还早,发现好多士卒根本就不睡,而是在聚一堆瞎扯。
李孟羲暗地告诉关羽说,“士卒不能自制,还是得管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