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到中午的时候,小砖跑回来了,下课了。
李孟羲见小砖回来,立刻就把早准备好的哄小孩儿的玩具拿给弟弟。
李孟羲找来了一堆东西,有装满水的大木盆,中间夹了麦秸能浮在水面上的小麻线团一把,还有一个丑陋的有孔的木头旮瘩一个。
李孟羲和弟弟一起数了三十个小麻线团,李孟羲道,“小弟,你来数数,看是不是三十个。”
小砖一个一个认真数了,“是三十个,俺数了。”
等小砖数好,李孟羲把所有的三十个小麻线团丢到了水盆里,然后把木头旮瘩也丢到了水盆里。
然后跟昨天一样,他们哥俩嘻嘻哈哈的用力晃动着水盆,把水盆里的水晃的乱溅,连带着,飘在水面上的麻线团和木头旮瘩也乱晃着。
引导到这里,李孟羲就不管了,他陪着弟弟,静静的看着,任由弟弟去自己玩耍。
一盆水,一些飘在水上的麻线团,一个有窟窿的木头旮瘩,这么简陋的东西,能玩的方法能有多少,最好玩的不过是把水晃起来了,看着木头旮瘩随水晃荡。
对小孩子来说可能很有趣的游戏,对李孟羲来说,可幼稚死了。
弟弟嘻嘻哈哈的晃荡着木盆在玩,玩的乐此不彼,李孟羲笑着看着,并不参与。
丑陋的木头旮瘩,看起来很难看,但其本身并不简单,乃是匠人们花了心思做出的,木头旮瘩本身,是模拟木炭的道具,木炭有的结构性质,这个木头旮瘩也有,并且效果放大了千百倍。
水晃荡着,木头旮瘩飘着荡着,飘在水面的麻线团也飘着荡着。
终于,该发生的事发生了,有麻线团巧合的灌进了木头旮瘩的孔洞里,李孟羲瞅见了这一幕,但他没说,他想看看以弟弟的观察能力能不能独立发现这一点。
李孟羲明显小看了弟弟,不一会儿,小砖察觉到了这个秘密。
小砖把木头旮瘩从水里捞起来,然后对着孔洞瞅了一眼,“哥哥,”他对李孟羲说,“跑里边了。”
李孟羲装作什么也不知道,“不都在盆里吗?哪里跑了?咱们数数好不好?”
小砖用一副不理解的眼神看着李孟羲,明明有个麻线团跑木头旮瘩里了,看一眼就能看见,还非要数一数才知道少了。
有一个郑人买履的典故,就是说有傻子宁可相信尺子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李孟羲还不知道,他被弟弟怀疑是傻的,弟弟觉得能看一眼能确定的的东西,非要去麻烦的数一遍,这很傻。
李孟羲和弟弟一起,把木盆里剩下的麻线团数了一遍,“呀,是二十九个呀!”李孟羲装作很惊讶的样子,他朝弟弟眨了眨眼睛,“少的那个会去哪里了?”
弟弟咯咯直笑,弟弟把木头旮瘩举起来,“哥哥你看,跑这个洞里边了。”
李孟羲接过木头旮瘩一看,果然,小麻线团灌进孔洞里了,塞到那里了。
“呀,还真是跑里边了。”
而后,李孟羲装作不经意的提起昨天,“小弟,你还记得,昨天,咱们拿竹筒放水里,晃起来,竹筒也会把线团灌进去,是不是?”
小砖认真的想了想,“嗯!”他想起昨天的事了,用力的点了点头。
“那,你说,咱们怎么把他弄出来?要不,咱们看能不能把他晃出来,好不好?”
“好!”小砖干劲十足的答到。
接着,李孟羲便和弟弟把木头旮瘩丢入水中,用力的晃荡木盆,晃啊晃的,晃的好久。
可是,任由他们两个如何用力的去晃荡,木头旮瘩里的线团怎么也晃不出来。
“哥哥,他咋还不出来,还不出来。”弟弟小砖累的都哎吆吆喊了。
到此时,李孟羲面带笑意的谆谆教导道,“小弟,你昨日问我,竹筒能把东西吃进去,木炭也能把黑色吃进去,那为何晃一晃,竹筒里的东西还能再晃出来,木炭里的东西却晃不出来了。昨日,你为我为何如此,现在,你该明白了吧?”
小砖沉思起来,小小的眉头皱起,小脸上一脸思考模样,“哥哥,是不是就是洞太小了,卡住了,晃不出来了?那个木炭就是把黑色的卡住了,是不是?”
“哈哈!然也!正是如此!”李孟羲摸了摸弟弟的小脑袋,欣慰无比。
通过此次模拟实验,小砖显然已经弄懂了为何木炭吸色之后再晃荡,黑色的色素不会再跑出来,原因就是卡住了,木炭把色素卡住了,晃不出来了。
弟弟已经弄明白了为什么,为模拟实验做的那个道具那个多孔的木头的旮瘩,木头旮瘩的使命就到此为止了。
李孟羲狠狠地伸了个懒腰,他等着午饭做好。
李孟羲对木头旮瘩一点兴趣没有,小砖则不同了。
木头旮瘩在水上飘来荡去的时候,很好玩,当木头旮瘩里跑进去一个小线团的时候,就更加有吸引力了。
小砖抱着木头旮瘩,想伸手指进去把线团弄出来,可他努力了数次未能成功。
“哥哥,拿不出来咋办?”小砖放弃了,向李孟羲寻求帮助。
李孟羲则并未立刻伸出援手,他笑问,“那,弄不出来该咋办?想想办法。”
有时,小孩子想放弃,缺的就是那么一点鼓励和引导。
小砖本都放弃了,李孟羲鼓励他想办法,小砖立刻就认真的想起办法来。
小砖皱着眉头认真的想着,想了好一会儿,“哥哥,咱们找个棍儿吧,给河捞出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