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问,满城建筑,该优先建造哪一部分,答案是,学校。
军中现在有太多小朋友了,不仅是小朋友学习需要,日后士卒们也要学习知识,教育乃头等大事。
李孟羲印象中的学校,应该是有高大的教学楼,有操场,有小卖部,等等设施,而今条件不足,高大的教学楼建不了,只能建普通的房屋。
小卖部没有,但食堂得有,操场也得有。考虑到,军中有不少孤儿,这些孤儿家都没有,因而,宿舍也必须得有。
因为没办法建高大的教学楼,教室占地就太多了,加上占地面积巨大的操场食堂和宿舍之类,再考虑到日后入学的小孩子会越来越多,全郡的小孩子加一起会是个惊人的数目,考虑到这一点,李孟羲规划出的学校区域,在城中东西南北十字交叉的交通主轴上,学校占了公共区域半数的面积。
剩下的半数,才是公共浴室,公共医院,公共集市之类的。
这几日,建造如火如荼。
李孟羲对教室的建造要求是,所有教室,门窗要朝南或是朝东。
这是李孟羲学到知识的又一次利用。
在去年冬日,城中居所不够,城中民夫得到城外扎营,当时城外有东南西北四向,刘备提议到南城扎营。
此中,有一个跟实际有关的知识,一年四季当中,风是不同的。冬日之时,北风呼啸,在冬日,北边风大,南边背风。
这一点知识被李孟羲牢牢记住了。
门窗朝向的相关知识,可能归属于风水之类,在李孟羲这里,他单纯是觉得,东向和南向光照更充足,光照充足对教室而言极为重要,光线充足教室里就明亮,光线明亮小孩子们看黑板就看的更清楚。
——
城中很繁忙,到处都是忙碌的人影。
乡间最主流最常用的建造方式是用土胚垒墙来建造房屋。李孟羲对土胚不陌生,做土胚只需三种材料,黄泥,麦秸,水,所需工具只两种,模具,木锤。
土胚廉价的不能再廉价了,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了,然而如此廉价简单的东西,军中现在愣是做不了,因为没有麦秸。
军中所囤积的柴草经一个冬天的消耗,耗的一点不剩了,麦秸一点没有了。
在没有麦秸的情况下,建造匠人们提出了另一种建造方法,乃是跟筑城技术一样的夯土法。
夯土法技术很简单,施工流程是,两边用木板夹起,中间留出一个空隙,然后往空隙里填土,每填上一层土,就上去一伙人把大石头抛的高高的咚咚往下砸。
此种造墙方式,全凭一个砸字,靠重力把泥土砸瓷实使泥土自然成墙。
夯土筑墙法原理不难,可施工难度甚大,因为需要层层夯实,夯实需要把石头高高的吊起往下砸,因而,墙就不能窄了,墙得非常宽才能方便夯砸。
李孟羲目测了夯土墙的厚度,夯土墙的厚度几乎是土胚墙的两倍以上,厚度惊人。
据匠人们说,想让墙更结实,可用三合土,用黄泥,沙,石灰,一起来建。
三合土李孟羲当然知道,他不仅知道三合土,他还知道加糯米汁加鸡蛋清来提高粘合力,可是,穷,没钱,没糯米,鸡蛋清就更舍不得用了。
李孟羲在工地看了一会儿,他看着一人高的土墙上,民夫们喊着号子挥汗如雨的把石头高高抛起再重重落下,号子喊的惊天动地,石头落下来也是惊天动地。
静静的看了一会儿,李孟羲感觉抬石头这项工作实在是累,他把造城匠人叫了过来,他问匠人,“你可知,滑轮此物?”
见匠人迷茫,李孟羲抽出腰间短刀,抬手在地上画了几个轮子个几段绳索。
画完,李孟羲还没开始解释,匠人恍然,“这不是辘轳吗?”
匠人解释说,知道这个东西,借用此物,可抬起千斤重物,筑城的时候就有用到此物。
李孟羲看着说的头头是道的造城匠人,他有心想说,既然知道滑轮,为何不让拿来砌墙呢,靠人力夯实,多累呀。
李孟羲想弄来滑轮,弄一个高架子架在墙边,然后上边挂一组滑轮,再吊起一个大石头,这样,只需一个人就可以操作了,省了一堆人力。
听了李孟羲的想法,造城匠人犹豫着说,“成是也成,就是麻烦。”
李孟羲都不理解了,明明能省力,什么叫麻烦。
随后的实践,李孟羲明白了,为什么造城匠人会说滑轮麻烦。
——
木匠营做了一些滑轮,滑轮好做,一个圆木块,中间用凿子凿了一个深槽,一个滑轮就成了。
一组滑轮,一根长绳,再加上一个长的木桩子,木桩子上,横着接了一个横臂,木桩子与滑轮组一组装,一个简陋的吊机就好了。
一处建造工地停工,匠人们按李孟羲的要求把木桩子埋在墙边,民夫在边上拉起绳子,滑轮吱扭扭的转着,缓缓把大石头吊起。
石头吊了高高的吊到顶端之后,民夫松开了手,失去牵引法石头带着绳索哧溜溜的落下来,然后,咔嚓一声响。
石头砸偏了,把下边的木板模具砸断了。
出师不利,第一个问题出现了,吊杆埋的位置不够精确,没对好。
随后,匠人们过去把木桩子重新拔出来,重新埋好,埋好之后,把石头拉起重新试了试,还是有点偏,于是乎只能继续拔了重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