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二战的开局之战,最终以波兰被灭国为结局,无任何悬念。
但武爱华却从此战之中看到了装甲集团军在波兰平原上所向无敌的态势。而且,德国装甲部队的坦克吨位也让武爱华感觉到了一丝紧张。仅德国陆军装备的Pz3型坦克就重达22吨,正面装甲厚30MM,时速40公里,动力为300马力,武器为45倍径的37MM加农炮。Pz3型坦克与功勋系统出品的T-24坦克不相上下。如果说要差一点的话,德国坦克可能在整体性能上比国防军的T-24要差一些。
但是,武爱华却不敢掉以轻心。
战争从来就是新式武器的催化剂,二战的坦克,也将因为这场波兰战役而得到迅速提升。此战之后,德军的Pz3型坦克其正面装甲立即就会变成50MM,其火炮在西线战事开始时,就改成了长身管的50mm加农炮,而后来希特勒在视察坦克部队之后,这款坦克的火炮换成了60倍径的加农炮。此后,德国坦克更是一路高歌猛进,虎式、豹式纷纷登台,其中虎式坦克竟然重达70吨。
但是,德国的坦克并不是无敌的,在很长的时间内,德国坦克都不是苏俄坦克的对手。1941年11月,德国统帅部专门派遣专家到东线战场,去研究苏俄人的T-34坦克,直到1942年5月,才设计生出能克制T-34坦克的新型坦克,这便是豹式坦克。
二战前,苏俄坦克发展的方向就是瞄准德国坦克战车去的,后者双方交战中,除了虎式坦克最初出现的那段时间苏俄人吃了一些亏外,苏俄坦克基本上处于领先于德国坦克的状况,譬如苏俄T-34的改进型T-34/85,以及后来的T-35,Kv1,Js1,Js2等新型坦克。其中J22重型坦克的火炮口径就达122mm,在战场上一时风光无俩。
然而,苏俄的实力远不止这些。紧随其后的,是Js3坦克,SU-76自行火炮,SU-85坦克歼击车,SU-100坦克歼击车,SU-122自行火炮,SU-152自行火炮,JSU-122坦克歼击车……
此外,英国、法国、日本,特别是美国的军火生产能力,是中国拍马也追不上的。那么,面对已经爆发的二战,中国又该怎么办呢?
目前,国防军的T-36重型坦克,火炮为45口径88mm加农炮,重量为36吨,速度为46公里,与苏俄的T34或T34/85相比都略强,但是,却无法与虎式坦克的重量相比,与豹式坦克相比又轻了9吨。
抛开设计与生产技术不说,坦克越重,标志着坦克的装甲越厚,防护能力越强。因此,中国国防军要想在二战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开发火力更加强大,装甲更加厚实的重型坦克。
现在的功勋系统,拥有1980年代之前出品的所有坦克,包括中国的79式坦克,苏俄的T72,T64,如果只是装备部队,武爱华并不太担心。武爱华思考的,主要是现实的生产与系统出品“配套”的问题。也即只要系统出品装备了部队的设备,现实中应该具有相应的生产能力。这样,现实与系统就可实现“互补”,从而让国家的军品产量呈直线式地上升,从而弥补国力的不足。
如果在系统兑换79式坦克,在二战中将没有一个对手,但是,79式坦克拥有很多后世的技术,如果79式坦克上战场,毫无疑问,这些技术肯定会泄漏。以西方列强的技术水平与生产能力,要不了半年就可以生产出新式坦克。
千万不要以为这种选择是容易的,或者以为选最好的坦克不就行了?这完全是一厢情愿地想法!如果只打一场战役的话,武爱华根本用不着选择,兑换几枚最先进的核弹头一炸了事。
这种选择,主要是性价比的选择,换句话说,就是要价廉物美。譬如武爱华小规模兑换过一种58mm三联装自行高射炮,虽然功勋值方面并不贵,但要在现实中生产出来却贵得吓人,以中国目前的国力,根本就不可能大规模装备,让武爱华不得不回到老式的牵引式高射炮上去。
此外,此前的国防军坦克、火炮品种也有不足,武爱华必须在一到两年的时间,将品种补齐,譬如大口径迫击炮,譬如加强陆战连的37mm直射炮装备,而缩减陆战营的山炮连。事实上,在此前的战斗中,陆战营的山炮连很少单独出战过,要么与师团的火炮一同作战,要么根本就是摆设。
经过几天的思考,在波兰战役快要结束之时,武爱华给总装备部交了一份武器生产计划,这份被总装备部存档为“2001”的装备计划,后来在国防军军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有人指出,这份计划,是总统的军事装备思想由自发到自觉,火力强大型向火力压制型转变的标志。
而武爱华非常恶俗地将他的这份装备计划,叫住“七种武器”。确实,武爱华在数百种武器中,只选择了七种武器作为二战或二战前期的换装装备。
第一种,T-48重型战车。满重48吨,火炮45倍口径105mm滑膛炮1门,最大射程3200m,有效射程2200m,最大时速45公里;发动机800马力,吨推比为16.7马力。这款战车特别有意思的是,它的前装甲呈35度的斜角,其100毫米的装甲相当于180毫米装甲的防护能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