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老子的神情,王良瑜愈发不好意思,垂着头,一言不发。
老子见状,满脸笑呵呵,转身向着守藏室而去。
片刻后,两人一前一后抵达守藏室。
老子径直走了进去,王良瑜则待在外面等着。
只是,今天的王良瑜没有心思练功,满脑子都是想着要如何处理和阿青的关系。
阿青容貌秀丽,身材苗条,兼之又娇俏可爱,纵是王良瑜行走诸天,阿青也是上上乘的美女。
只是,王良瑜当她是妹妹,并未有过非分之想。
更何况,王良瑜志不在男女之事,此界唯有追寻武道而已。
“只是,以原着中阿青的性子,怕是没有那么容易放弃啊!”王良瑜蹙着眉头,想起原着里阿青的反应,不禁有些头疼。
不知过了多久,王良瑜被一个声音唤醒。
抬头一看,竟是张阳。
“这是先生让我交给你的!”张阳见王良瑜回过神,也不多话,顺手将怀中抱着的一摞竹简递了上来。
王良瑜下意识接过,转头看向张阳,满脸疑惑。
张阳笑了笑,缓声道:“先生知你心向武道,这些竹简是先生刚刚写出来的,你可莫要辜负了先生!”
说罢,不等王良瑜开口,张阳转身又走进了守藏室。
王良瑜看看森严的守藏室,又低头看看手里的竹简,心中欣喜不已,对老子更是感激不尽。
要知道,守藏室的典籍是概不外传的,将这一摞竹简拿出守藏室,不管是老子,还是张阳,可都担着巨大的责任呢!
更重要的是,这些竹简都是刚刚写出来的,显然是老子因昨日王良瑜那番话才起意。
默默记下老子的恩情,王良瑜缓缓坐了下来,然后小心翼翼地打开一捆竹简。
用麻绳编联在一起的细长竹片上,密密麻麻都是线条柔的大篆。
好在,王良瑜早有所备,曾经花费时间认真研析过上古文字,这笔形复杂的大篆倒也难不住他。
一捆竹简看完,王良瑜不禁有些失望,伸手又拿起另一捆竹简看了起来。
小半天后,一摞竹简全部看完,王良瑜脸上的神情,反倒是平缓下来。
这一摞竹简上,记录的并不是王良瑜心心念念的百兽图,而是夏商周三代以及更早时的武道记录,有先人前辈的武道感悟,也有零零碎碎、不成体系的上古武道功法。
因为时代相差太远,这些上古武道感悟和武道功法,并不适合现在这个时代,甚至还有谬误之处。
所以,这些上古武道记录,对一般的武者而言,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但,在王良瑜看来,这些却是个大宝藏。
通过这些上古武道记录,王良瑜可以梳理出清晰的武道发展脉络,从而更深刻地认知理解武道本质,对领悟、壮大武道有着积极而深远的促进作用。
一遍看完后,王良瑜捧着竹简默默出神,脑子里疯狂运转着,正思考着武道的未来。
过了良久,王良瑜回过神,瞬间觉得手腕酸疼,原来是因为捧着竹简太长时间。
放下手里的竹简,王良瑜缩着头,又从第一捆竹简开始,从头看了起来。
很快,又一遍看完,王良瑜再一次陷入怔神中,脑子同样在思考。
不知不觉,到了傍晚。
王良瑜被走出守藏室的老子叫醒,他又一次沉浸在竹简中,根本无心理会外界的变化,连老子走到身边都未曾察觉。
“这么出神?”看着一脸茫然的王良瑜,老子轻笑一声,指着满地的竹简问道,“怎么样,可有什么收获?”
王良瑜定了定神,先是向着老子躬身致谢,旋即点点头说道:“收获不错!”
“对你有用就好!”老子笑呵呵地附和一句,旋即扭身离开,向着家的方向而去。
王良瑜见状,连忙起身,刚准备将地上的竹简收拾好,然后再去追老子。
就在这时,张阳的声音响起:
“不用,这些交给我来处理好了!”
王良瑜抬头看向张阳,露出笑脸,不等开口,又听到张阳的催促声,“赶紧跟上,看着点先生!”
闻听此言,王良瑜再不废话,站起身,连忙追上老子,缀在其身后。
守藏室外,张阳看着逐渐远去的两道背影,旋即又低头看向身旁的一摞竹简,嘴角微微翘起:“是个好学的,希望不要辜负先生的期待,真正为武道带来不一样的风采!”
另一边,王良瑜跟着老子一起,走在洛邑的街头,半分注意力挂在老子身上,九成半的心思还在思考着竹简上的武道记录,眉头不时皱起,似是遇到了什么困难。
老子斜眼瞧见王良瑜的神色,脸上赞许之色一闪而逝,问道:“怎么,是遇到什么问题了吗?”
王良瑜瞬间惊醒,看了眼老子,当即将阅览上古武道记录而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一一道出。
老子虽是道家祖师,但其博闻强识,又阅遍守藏室典籍,即便未学武道,却也能一阵见血地指出关键之处,并提出解决之法。
王良瑜认真听着,脸上难掩惊喜之色。
不知不觉,两人已经回到老子屋前。
老子大步走进屋里,屋外的王良瑜倒是一脸不舍,他还想拉着老子多聊聊呢!
这一路聊下来,王良瑜可谓是获益匪浅啊!
可是,面对老子,王良瑜也不好出言拦阻,只得留待以后了。
躬身称谢后,王良瑜返身回到太子庄园,迎面便装上了阿青。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