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怪我心太贪,要把灯火轻轻燃。”
前一句是对于戏曲艺术日渐式微的感慨,后一句则是面对此种情状仍要坚守传承的决心。“罪名都在曲牌间”一句有其精妙之处,颇有“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金昌绪《春怨》)的意蕴。“重燃灯火”的隐喻意义想必听者也可感受到。
全词押an/ian韵,且韵脚不仅落在每一句尾,在句中停顿处亦有复现。韵律感较强,契合戏曲这一主题,也利于广泛传播。
“一桌二椅”,像这样融入戏曲知识的歌词太多了。“将相王侯轮番登殿”,戏台上出将入相的知识……
先到这里了,再给你们讲讲曲子啊,《繁华唱遍》的旋律大体上舒缓悠长,尽管没有非常抓耳的乐句,但是属于非常耐听的类型。作为小高潮和亮点,“踮脚顾盼......”一句的戏腔与其他部分融合得也很自然。前奏中(似乎)也有不止一种传统乐器的参与……
其实我最想给你们讲的是这个视频,这个pv我吹爆好吗!整个作品直接升华起来的感觉,此作品最为出彩之处。我也认为与其用文字叙述,不如选择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镜头。
联系过某某工作室求证了,绘画都是晁歌老师选图的,还有实景,好多他亲自找的,他算是导演算是算是指导。
此作品聚焦传统文化,且前后的时间跨度有六十年之久,适合富有年代厚重感的绘画风格。
[图]
高度写实,立体感强,恰当的光影/明暗对比,人物只是画面的一部分,背景较为丰满,构图注重层次。
这个画面好像是少女回乡,大家看她双手提着行李箱回来。
背景像是那种古镇水乡,我想到的是乌镇这种。
站在左边不经意回眸,歌词出现在右边也是对应起来了。
“一甲子也不过眨眼六十年。”
细节处理太棒了啊!
[图]
下一幕是来到了戏台面前。
“这少女竟皱了桃腮粉面。”
“那郎君为何已白发苍髯。”
“流光百转,又到你台前。”
“……”
物是人非的既视感。
对比一下后面同样的场地大家更能体会到了。
[图]
旧时曾经是那么热闹喧嚣啊。
间奏几秒的时间,戏台前的观众增增减减,身影流转,最后人越来越少,直接没落了。
流逝已经是几十年的光景了。
戏台还依然在这里,但是冷清啊,一个人也没有了。
戏台两边的装饰品也没落了,木头护栏破败不堪,现在是有白色的鸟儿徘徊。
这就是岁月变迁了。
后面背景的白云蓝天,色调中也有微妙的变化,大家都能看到的吧。岁月里面,就连戏台也在慢慢老去。
“踮脚顾盼梨园,那年我才一十三。”
“春色随风卷,良辰美景输了奈何天。”
“……”
[图]
镜头和歌词配合的太好了啊。
梳着双马尾豆蔻年华的少女,也是个小迷妹,专心看戏。
周围观众也是太多了,镜头还给了台上的戏曲演员。一片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境界犹在眼前,短短六十年,这里竟至于一变……
那么大家也熟悉那句“良辰美景奈何天”和后面的“姹紫嫣红开遍”啊,出自汤显祖的《牡丹亭》。而在视频这里的主人公相信她也有自己的心境。
[图]
间奏的时候画面是岁月变迁,戏台的变化,鸟儿飞过。有主人公翻着相册,镜头浏览房间很多旧物件。
[图]
[图]
后面也有几次鸟儿飞过的画面,不同的是这一次从右边飞向左边。
大家知道候鸟会飞向南方过冬,终究会在春暖花开又飞回来了。
这鸟都是在戏台上面飞过的,其实还有一层出将入相的寓意。台上开始表演的时候演员从“出将”那扇门出来,结束之后演员是从“入相”那扇门依次回来,这里面相关知识太多了啊。
少女因为某些原因离乡,现在也是回来了。
重拾起来曾经的繁华,以前热闹的场景又回来了。
可在最后一句歌词落下的时候,岁月流逝而过,一切都仿佛过眼云烟。
“你的美只愿岁月看得见”。
这歌真的让我今晚哭了很久。
心情很复杂啊。我要去多听几遍了。
补充——
看到其他答主和视频评论区有讨论两个女主角的,拜托她们就是同一个人好吧。那年我才一十三,还有就是很明显的特征,主角右脸嘴角下面有痣的,所有那个少女就是她小时候啊。
其他传播传统文化这种讨论,你们自己讨论吧。
】
……
这是老粉啊,晁歌的老粉。
每次他们都是能够分析出来一大堆东西。
要是考试看到了拿个高分不难,燕婉还怀疑人家能够就此写出一篇论文的。
还有下面针对评论回复了不少评论。
【这首歌确实听的人泪目,感慨于时代变迁,戏曲的衰落,又通过画面感的表达出对这门艺术年轻人焕发出来的新的希望。今年第一首令我印象深刻的好歌。】
【写的很棒,本来这歌也确实是觉得慢热。听到第一段副歌觉得旋律一般,但是后面看词了之后越听越有感觉。】
【感谢分析,道出了无法言明的感受!】
【阿贤阿贤大神啊!】
……
然后像其他的评论也有说出自己对戏曲的感触的。
很容易理解到这些文字,也是听懂了这首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