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元二年(1039)二月到三月,元昊率领三万余步骑试探性地进攻延州,最终无功而返。
边境之上,西夏与大宋依旧保持着紧张的对峙。
京兆府,知道元昊撤走的韩琦,旋即前往延州,与镇守在那里的狄青商谈后续之事。
元昊的入侵,让延州城以北的城寨几乎被一扫而净,十室九空,到处都是逃难的流民。
作为陕西经略安抚使,韩琦肩负着守土安民之责。
这些难民的安置,就够他头疼了。延州城外寨堡的重建,也是一件大事。
另外,这元昊后面肯定还会入寇,怎样面对元昊的下次进攻,也在他的考虑之中。
这西北的事情,就没有简单的。
与此同时,正在东京城的赵祯也在密切关注着西北战事的发展。
安塞堡守卫战的胜利,让这位穿越者浑身一喜。
当天晚上用完晚膳之后,就一个人在崇政殿狂笑起来。
吓得一边的内侍要把御医叫了过来。
“官家要是迷了心,那可就是要命了!”
“快喊御医!”
“不用了!”赵祯及时喊住了内侍,然后整整了衣冠,恢复了严肃的仪态。
五千新军能够在守城战中,一战磨灭掉元昊的前锋,的确让赵祯有些出乎意料。
自己训练的新军居然这么厉害?
他不指望这些新军能立即在野战中击溃党项人,只要在守城战中能顶得住,他就觉得可以。
没想到卢政这家伙真的带着五千新军做到了。
而且战果斐然,将党项人的前锋几乎全部消灭。
这元昊叛乱后的第一战,就打得这样的憋屈。
随后一个月里,元昊在金明寨与宋军持续对峙的情况,也不断地传到了他这里。
“这才是正常的状态。”赵祯面色淡然。
随着最后元昊无奈地撤出,赵祯一直关注的心也放了下来,党项人的第一次进攻就这样被打退了。
“传旨,今日游幸延乐宫。”赵祯觉得自己该去郊外的行宫里放松一下了。
这些日子别看狄青和卢政在前线打得辛苦,他赵祯也在后方很是操心的。
粮草、武器、雷火弹……还有正在招募的第三批新军。
万一前线有重大不利,他必须立即组织起后援部队。
“官家,下午您不是说要去北郊看蹴鞠比赛吗?”一边的内侍提醒着赵祯。
这事都是安排好了的,也不是什么小事。
“对哦!”赵祯拍了拍头。
这个皇帝当的,居然把这件事情给忘记了。
“得去得去!”
这可是大宋举办的第一次全国蹴鞠联赛,是他赵官家跟着底下的众臣撕扯了两年,又费了很大的气力,才得以举办的。
这些大臣觉得官家举办这种比赛,简直就是玩物丧志,有辱国体。
从首相到参知政事,无不反对。
赵祯也耐得住性子。
最后实在不行,他就把这事交给了底下的小官马季良,这人乃是刘太后的之兄刘美的女婿。
刘太后在世时,这家伙耀武扬威,好不自在。
自从刘太后去世后,这家伙就被朝里的一群谏官屡屡针对。
日子不好过。
就在这时,皇帝赵祯伸出来橄榄枝,将他保在了东京,没有外放到偏远之地。
从此他就牢牢地跟在赵祯后面。
马季良拿着赵祯给的任务,找到手下的一群商人。既然众臣反对,官家不方便出面,那就利用这些商贾把事情干了。
于是由这些商贾在北郊搭建了第一个蹴鞠场,出资举办大宋第一届蹴鞠联赛。
诶!
这就是完全由民间自己举办的活动了。
你们这些中枢大臣,就休得再说了!
终于,去年的时候,这事开始筹备了,并决定在宝元二年,举行大宋的第一次蹴鞠联赛。
今天是第一场,开封汴河队对阵开封龙津桥队!
前面的大多来自汴河的船工,他们不仅船桨划得浪,这鞠也踢得相当精彩。
后面的来自龙津桥附近商铺的伙计,能吆喝,能吃苦,对着蹴鞠更是有着兴趣。
当然,由于是第一次举办这种大比赛,敢于第一个来吃螃蟹组建蹴鞠队的人,是一个没有。
无奈,在马季良的威胁下,这些商人不仅要建场馆,还要自己组建蹴鞠队。
自办自踢!
第一支队伍里的船工,都是自家的伙计,挑了些身强力壮手脚灵活的,就组建完成了。
第二支队伍里的商铺伙计,那也都是自家人,毕竟这些队员都是来自自己的商铺。
同时今年春天,也终于将场地建好了,铺上了来自马季良要求的“软草”。
单是寻找种植这种草,都花费了不菲的钱缗。
做了这些之后,原本他们以为这就差不多了。
但是,马季良告诉他们,这还仅仅开始,他们还要想办法在全国各个州府都组建蹴鞠队。
再建设场地!
今年至少要组建八支队伍。
开封府除了这两支,还要再建两支。
听到这话,这些商人瞬间都呆滞住了,这些哪里是他们能承受的。
“放心!”马季良神秘一笑,“这事不会让你们为难的,也不会让你们亏本的。”
“不会亏本?”
这些商人听到马季良的话,心里默默苦笑,若不是你背后站着那位,我们这些人,才不懒得理你嘞。
这些商人也不傻,都知道马季良后背站着的是赵官家,也知道这是赵官家想办的事情。
朝堂中,赵官家欲举办蹴鞠比赛,被众臣否决,他们早就听说了一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