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院客厅中,薛姨妈走后薛蟠追问金陵之事,柳湘莲知无不言,全是薛家私分产业的事。
这次真不是他诓人,说的都是派人从金陵探听来的消息。
基本可以确定,薛蟠的案子是薛家其他几房联合王家吞没主家财产,目下正在收买各家店铺掌柜、田庄庄主,瞒天过海,偷梁换柱。
他们敢这么做无非是瞧准了薛蟠太过废物不济事,冯渊之案更创造了可遇不可求的良机。
薛蟠听罢又恼又恨,唾沫横飞指天画地咒骂一番,可惜鞭长莫及无能无力。最后骂的口干舌燥,瘫坐在椅子上唉声叹气。
柳湘莲懒得安慰,这小子该长点儿心了,他趁空儿翻看张德辉统计的当铺账册。
张德辉忐忑不安的盯着柳二爷,时刻注意其神色变化,生怕对方不满意。
清查薛家当铺不是闲的蛋疼要为薛家清理家贼败类,而是在谋划金融业。
想想明末江南打杀税监的事便知,没有强大武力作保,加征商税只是妄想。
他不想去触这个霉头,只能试着开辟新税源。戏捐是开胃小菜,金融则是第二道硬菜。
说到金融,别只想钱庄,当铺才是大头!
当铺亦称典铺、质铺等,其中有细微差别,但都以收存实物发放贷款的方式谋取利润。
凤姐动不动就拿金项圈去当个几百两救急,可见当铺的资金规模。
通常月利率不超过三分(3%),超过则属高利贷,为非法经营,实际上管理并不严格。
京师四方人流汇聚,官员升迁、士子赶考、商贾周转、小民救急,最简单的借钱途径便是典当,其中油水多大可想而知。
利润丰厚,偏偏纳税极少,一年只有五两!发放“当帖”(类似营业执照)时收取,一年收一回。
当然免不了会有苛捐杂税和各类摊派捐赠,那就跟户部没什么关系了,都为地方所用。
当铺规模大的能达到数万本金,小的也有几千本金,堂堂京师不下数百家,一年只缴纳几千两当税,还不抵广和楼俩月戏捐!
当税如此之低并非没有缘由,背后靠山都是高官显贵,也有皇当(皇家)、官当(官家)。等到了清朝,皇帝常用当铺赏赐宗室。高官更是多有开设当铺的,据说和珅被抄家后有当铺75座!
戏捐是敲门砖,当税就是投名状。
柳湘莲不怕得罪勋贵和文官,否则皇帝难以信任他,以他的身份,越“孤”越好。
既然加征商税办不到,就先从京师当铺做起。
此事不能莽撞,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他家没有当铺生意,一无所知,只能苦一苦薛家。
如果他不动手,薛家这点儿家当早晚也会被下面的人偷完,张德辉难道就洁身自好?不过是身为掌柜要维持当铺运转,做的没那么过分罢了。
翻完账本,果然了不得,薛家【恒舒典】乃是老字号,名声既广,地段又好,连邢岫烟初入京城也去他家当衣服。若是正常经营,光盈利年入少说也有五六千两,顶得上几座庄子了!
其中大头,一是利息收入,二是买卖差价,很多人无力赎回,就变成死当。而今每年不过上缴八九百两利润,剩余的全被贪墨。
如此盈利,一年征收五十两不过分吧?都是清末玩过的把戏。
此时办不到后世按照营业额来收,难以监管,只能收定额税,最多根据经营规模划分高低档次。
加征当税的困难之处,一是东家背景强悍,没皇帝点头他做不了此事。二是当铺放贷关系民生,须有后续保障避免小民遭受更残酷盘剥,否则定会引的物议沸腾惹火烧身……
正琢磨着,薛姨妈从后宅走了进来。
柳湘莲抬眸望去,笑问道:“不知宝钗妹妹有何高见?”
薛姨妈听了这话就感觉嗓子被堵——我家的事你倒门儿清!
懒得不拐弯抹角,坐下后,干脆说道:“二郎说的捐献是个什么章程?不会是白给吧?”
这是谈条件了,柳湘莲笑道:“自然不是白给,至于有什么赏赐,薛家又不在乎钱,薛兄立功,简在帝心,岂不是最好的赏赐?”
似乎早预料道他会这么说,薛姨妈不为所动,摇了摇头,问道:“京师当铺少说也有五万两本金,给蟠儿谋个官不成问题吧?”
“官?谁要做官了!”
没等柳湘莲开口,薛蟠先叫嚷起来。自己啥情况自己能不知?不读书不练武,做什么官!天天看戏听曲踢球不好玩么?玩腻了还能出去吃花酒呢!
柳湘莲也觉讶异,没想到薛姨妈或者说宝钗竟对薛蟠寄此厚望,不禁莞尔。
这不是什么难事,纳资捐官本是朝廷一项常规操作,贾琏身上就有花钱买来的五品同知,最多几千两,并不难办。
他笑着应道:“此事简单,不过是给吏部打声招呼,我来办。说不得给薛兄弄个同知或通判。”
薛姨妈却又摇头。
她也知捐官是怎么回事,除了面子好看屁用没有,说是有担任实职的资格,不花钱根本办不到。
就像贾雨村谋求复职,不仅仅是贾、王两家出力,林如海还为他准备了打点关节的银子。
这样一看,贾雨村此人运道极佳,处处能遇到解囊相助的“贵人”。
同知还不满足?见状,柳湘莲神色微冷。
五品同知已是捐官能买到的最高级别官职了,这都不满意,又在做什么美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