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听着粉丝褒赞太多了,燕婉就怕自己会飘了,要迷失自己呢。饭圈太疯魔了真不行,放个屁都是香的?彩虹色的?
所有自己有时候在其他平台好好看看,听听路人们的看法。
后面回来看看,已经有了很多回答了。
【你们老是吹他的作词作曲啊,但是上一首是《万疆》吧,黑粉一听可以狂喜了,喜大普奔,觉得晁歌是江郎才尽了。说真的我也不觉得好在哪里,这边已经讨论过不少了。】
【这首歌我觉得怪怪的,歌词……仔细听了几遍发现了全部都押了an,有几个是ian,唉,押韵狂魔啊。所以我很不赞同这是晁歌的实力啊,强行押韵跟别人堆砌辞藻都有弊病的。怎么说呢,我看不到粉丝经常吹的文采,口水歌又不像口水歌。】
【这就是晁歌的实力啊,做通俗音乐的音乐人太多了,可是能够做火的很少很少。这个平台请了晁歌做一首歌,这一次我觉得是大获成功,不论是数据还是好评反馈,外面平台可能不懂我们的情感和我们能够理解到作者传达出来的情怀,可能从作词作曲的技术上专业人士看来是有很多的不足!——补充,才看到是燕婉啊,唱的也很不错,你们继续加油啊,祝平安幸福啊,宝宝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生下来。】
【这个时代吧,歌曲里面放几句戏腔,大家很高潮很喜欢了,但是要你专门去听戏曲,没有几个人会喜欢的啊。传作者怎么将这些文化传递给听众本来就很难。晁歌一直是我很看好的大神啊。】
……
意见看着还挺中肯。
但是燕婉觉得水平已经是很高了啊,而且看看要跟谁比啊。
和自己比,自己就是一个渣渣。
很快又刷新出来了别的回答,好长。
回复评论的评论,还有点赞都越来越多了。
熟悉的ID。
【长评,那我说一下我看懂的,先说这个作词强在什么地方。
《浣溪沙》,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此调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另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偓,通常以其词《浣溪沙·宿醉离愁慢髻鬟》为正体,另有四种变体。正体双调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三句两平韵。此调音节明快,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代表作有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秦观的《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等。
《秋夜月》,词牌名。仄韵……
《一枝花》,二胡曲,原名壮别。此曲原是一首山东民间乐曲,出自山东梆子的唱腔和曲牌……
《离亭燕》,词牌名,又名“离亭宴”……
歌词以两代人与戏曲结缘的经历为主线,总体相对平实易懂,用词较为精当。我个人也有困惑的地方,或者是我还没看懂的,能力不够。个别词句表达如“良辰美景输了奈何天”及“最爱你太翩跹”,我觉得是强堆辞藻那类,前者也化用不成功。瑕不掩瑜。
歌曲主要的亮点在于巧妙地融入了较为丰富的戏曲元素。其中有的较为直接,如六个曲牌名的嵌入。
从逻辑和语法上看,“浣溪沙把秋夜月儿掩”或许略有些令人费解。但是从全曲的主题及意境观之则瑕不掩瑜。尤其是其中“此生不肯解连环”一语双关。六个曲牌名中,《浣溪沙》属南曲南吕宫,《秋夜月》《解连环》亦为南曲。其中前两者皆属南曲曲牌《浣纱刘月莲》。《牧羊关》为元杂剧曲牌,属北曲而《一枝花》属散曲。其中南曲北曲、杂剧散曲均有涉及。既如此,听者或会疑惑词中所提及的戏曲究竟属于哪一类。
私以为作者在此想要表现的并非某一种特定类别,而是在向听者介绍戏曲自身的广博多元,并借“戏”这一意象折射出众多值得为老一辈深爱、值得被年轻一代所传承的文化传统。
同是对于戏曲元素的引入,也有几处较为间接,譬如对于“良辰美景奈何天”“姹紫嫣红开遍”(昆剧《牡丹亭》)的化用,及“做打唱念”等戏曲术语在词句中自然的穿插。非专业人士能够做到这一步至少也是做了充足的功课好吧,诚意满满。
这样的引入方式在个人看来是易于被听者所接纳的:既起到介绍与普及的效果,而不破坏全词的连贯性和美感。对于传统文化元素在歌曲中的引入,倘使处理得不够巧妙便会显得生硬笨拙。一是需要精心选取引入的对象,需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且能使受众产生共鸣;二是要选择合适的引入方式,否则只是生搬硬套。举别人失败例子,我觉得就是直接将冷僻字词拼凑成歌词,两两之间几乎毫无联系,只有一种语文课报听写的既视感,个人认为审美价值并不高。一些网红歌被诟病的原因也是如此。
对于主人公心理的把握也较为传神,如描述年轻人回乡所见的“这少女竟皱了桃腮粉面那郎君为何已白发苍髯”一句中“竟”与“为何”,以及老一辈戏曲爱好者“一到台前就少年”的心境。
再讲结构和韵律。
从结构观之,词分为两部分,上下两部分之间有呼应亦有联系。在此举一例:
“别怪我心太贪,罪名都在曲牌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